2005/08/09
綠軍2008戰略解析分類:政論誤國
◎yuyen
「二零零八年誰的贏面大?只要想一想,新任黨主席馬英九能掙到的選票是不是比上任的連戰來得多?行政院長謝長廷或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的選票是不是可能比擁有媚力的陳總統少?就可以知道當前困境!」民進黨新潮流系總召段宜康這麼分析下屆總統選情。
七月十七日傍晚,當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傳來之後,民進黨派系多數領袖的腦海都曾經閃過同樣的憂慮。馬英九在南部七縣市贏立法院長王金平三萬票,北基宜和桃園五北部縣市大贏九萬票,的確在國民黨內從台灣頭贏到台灣尾。民進黨清楚的是,從馬英九宣布參選黨主席到八月就職,選戰節奏一路鋪陳下來,從改革、反黑金到「團結請益之旅」,刻意一路從開南商工出發的「開南」政策,台南謝票、中常會規畫搬到外地、揚言遷址南方,馬英九根本不是在選黨主席,而是總統選戰鳴槍,馬英九早已從總統之路一路先跑!
新潮流系是最早公開警示的派系,新系總召段宜康說,民進黨現在群雄並起,還沒有一個可與跨族群、跨地域的馬英九相抗衡者,未來還可能面臨黨內初選血腥廝殺。段宜康憂心地說,民進黨的二零零八年總統候選人應立即就位,坐到閣揆位子去,陳總統不但要放手,還該為這位接班人擋子彈,用盡所有資源、力量,將他的光環放到最大,創造無可取代的地位,才有機會跟馬英九一搏。
有別於新潮流系的憂心,陳水扁總統嫡系愛將立委高志鵬持不同看法:「二零零八年的選戰模式可能有別於兩千年的陳總統模式!」高志鵬直言,以當前呼聲最高的蘇謝呂游等總統人選,他們的特質與當時的陳總統或今日之馬英九不盡相同,二零零八年的民進黨必須打一場派系團結的新型選戰,民進黨政府的政績、路線、集體實力將是重要的決戰點!
根據中研院社會意向調查,從兩千年到二零零四年雖然民進黨政黨支持度一路領先國民黨,去年是22%對20%,但在六月底才出爐的社會意向調查,民進黨支持率降到19%,國民黨上升到24%,這是兩千年以來的社會意向調查第一次出現國民黨支持度超過民進黨的情形,是民進黨重要警訊。
「民進黨首要當然必須先拿出政績來,否則未來總統人選的條件多好都沒有用!」一名民進黨派系領袖也這麼強調。不過,民進黨人深知,政績只是門票,政績再好都不代表會當選,國民黨蕭萬長閣揆時代安然渡過金融危機,政績不錯卻敗選的殷鑑不遠。此外,一九九八年台北市長之爭陳水扁以七成多施政滿意度失利,他曾用邱吉爾名言「對進步團隊的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為那場選戰作註腳,這名派系領袖分析,偉大的選民投票時通常無視於政績是否進步,古今中外皆然,尤其台灣的選舉攸關兩岸路線與國族認同,更形複雜。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路線將成為決戰點!」這名派系領袖這麼分析。的確,放眼民進黨接班人選,論外型,童山濯濯、貌不驚人,個個都不如年逾五十的馬英九來得俊美;論身材體格,民進黨內敢穿超短小褲慢跑展露肌肉的只剩立委蔡同榮;論年齡,呂秀蓮比馬英九年長六歲、謝長廷大四歲、蘇貞昌大三歲、游錫堃大兩歲;論學歷,只有呂秀蓮副總統也出自哈佛名校;論優雅,民進黨人多數困頓出身擁有平民特質,但諷刺的是,民主政治卻常會不自覺投給具貴族優雅特質的非平民的人選;論基層經營,農漁會等地方派系多數仍在藍軍掌控的系統下,民進黨這些年來只策反了嘉義縣等派系…,從上述多項特點來看,到了二零零八年時,民進黨雖掌權八年,但比起從蔣經國時代一路被培訓的明星馬英九來說,還算是八年與五十年的執政經驗對決,贏面有限。未來,民進黨如果要贏,就必須贏在路線與團隊。
談到「路線」,在第三波民主浪潮中最令人矚目的課題,就是族群因素如何左右民主政治的發展,同樣地,族群分歧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也一直提供政治菁英難以抵抗的結構性誘因。新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大勝王金平,就是不可避免地以省籍作為族群界線的政治動員。民進黨內評估,二零零八年大選不能單純依賴族群動員,而是這些年來台灣內部自發的跨族群國族認同,雖然屆時正逢中國舉辦奧運,但透過更多國際新聞與自我認知,會有愈來愈多人從黨國教育夢魘甦醒過來。
以五月份台灣智庫民調為例,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民眾達六成,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傼一成六,還有八成一認知到台灣和中國的關係是兩個主權獨立國家,認為兩岸是「一個中國」的比率僅剩百分之七點九。台灣的政治社會與媒體解禁後,這些年來大量遺忘被殖入的中國種種舊歷史,就是在建立自己的新記憶,逐漸邁向一個新的想像共同體,在適度遺忘的廢墟上建立起新的集體國族認同。
相較於民進黨清晰的兩岸國族路線,馬英九從政至今對國族認同仍採模糊不表態策略,惟有從馬英九曾發表過的期許兩岸趨同的六四紀念文得知他篤信六四必將會平反,並認為中國大陸是屬於我方領土,反對台灣人直選總統及台灣主權獨立運動,到目前為止,這個仍未表態清楚的馬英九代表的仍是保守的「中華民國正朔」。未來,馬英九可能承接連戰的聯共制台獨路線,在親中不反中國的框架中走假象的「反共路線」,假設如此,國族認同的「路線之爭」將會成為二零零八決戰重點之一。
但,立委林濁水也就此提出警訊,馬英九在國民黨初選南部小贏北部大贏,這顯示所謂馬英九跨不過濁水溪是一個迷思,他認為民進黨處理族群、省籍問題時應該更細膩小心。事實上,馬英九內部團隊早已警覺國族認同、反台獨路線將是馬英九的致命傷,參考連戰二零零四年大選時親吻土地、而且連續半年只講台語的選戰策略,馬英九的國族認同路線極可能採拿香跟著拜的策略,一路模糊到選後。
「民進黨二零零八年如果無法產生魅力型領袖,就必須打一場不同於前兩次大選的選戰。」民進黨黨內操盤人士直言,以當前布局來說,行政院長謝長廷相當擅長組織,如果現在舉行總統大選黨內初選,謝長廷勝算極大,但部份綠軍支持者因為他的和解共生策略可能略有遲疑。相較之下,蘇貞昌雖具個人魅力,但經歷太過地方性缺乏國際視野,也還沒有整套哲學論述與執政架構。呂副總統雖有國際視野與聞機要,但黨內人緣欠佳EQ被質疑,總統府秘書長游錫堃也欠缺派系奧援。此外,還有人積極勸進前主席林義雄,由林義雄搭配讓陳水扁任閣揆的組合,但林義雄早已表白要走黃樹林裡另一條路。
黨內分析,在民進黨各大領袖勢均力敵之下,二零零八年民進黨可望採「派系共治」模式,打一場蘇謝呂游共同團結,各自分工扮演好總統、副總統、閣揆角色的新選戰模式。
這位操盤人士分析,民進黨接班人選如果一對一站出來,可能沒有馬英九俊美,但當民進黨領袖一字排開,展現的是民進黨的國家定位、兩岸路線、執政政績,競選總部裡採「派系共治」,這將是一場台灣未來走向的路線對決。
七月十七日傍晚,當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傳來之後,民進黨派系多數領袖的腦海都曾經閃過同樣的憂慮。馬英九在南部七縣市贏立法院長王金平三萬票,北基宜和桃園五北部縣市大贏九萬票,的確在國民黨內從台灣頭贏到台灣尾。民進黨清楚的是,從馬英九宣布參選黨主席到八月就職,選戰節奏一路鋪陳下來,從改革、反黑金到「團結請益之旅」,刻意一路從開南商工出發的「開南」政策,台南謝票、中常會規畫搬到外地、揚言遷址南方,馬英九根本不是在選黨主席,而是總統選戰鳴槍,馬英九早已從總統之路一路先跑!
新潮流系是最早公開警示的派系,新系總召段宜康說,民進黨現在群雄並起,還沒有一個可與跨族群、跨地域的馬英九相抗衡者,未來還可能面臨黨內初選血腥廝殺。段宜康憂心地說,民進黨的二零零八年總統候選人應立即就位,坐到閣揆位子去,陳總統不但要放手,還該為這位接班人擋子彈,用盡所有資源、力量,將他的光環放到最大,創造無可取代的地位,才有機會跟馬英九一搏。
有別於新潮流系的憂心,陳水扁總統嫡系愛將立委高志鵬持不同看法:「二零零八年的選戰模式可能有別於兩千年的陳總統模式!」高志鵬直言,以當前呼聲最高的蘇謝呂游等總統人選,他們的特質與當時的陳總統或今日之馬英九不盡相同,二零零八年的民進黨必須打一場派系團結的新型選戰,民進黨政府的政績、路線、集體實力將是重要的決戰點!
根據中研院社會意向調查,從兩千年到二零零四年雖然民進黨政黨支持度一路領先國民黨,去年是22%對20%,但在六月底才出爐的社會意向調查,民進黨支持率降到19%,國民黨上升到24%,這是兩千年以來的社會意向調查第一次出現國民黨支持度超過民進黨的情形,是民進黨重要警訊。
「民進黨首要當然必須先拿出政績來,否則未來總統人選的條件多好都沒有用!」一名民進黨派系領袖也這麼強調。不過,民進黨人深知,政績只是門票,政績再好都不代表會當選,國民黨蕭萬長閣揆時代安然渡過金融危機,政績不錯卻敗選的殷鑑不遠。此外,一九九八年台北市長之爭陳水扁以七成多施政滿意度失利,他曾用邱吉爾名言「對進步團隊的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為那場選戰作註腳,這名派系領袖分析,偉大的選民投票時通常無視於政績是否進步,古今中外皆然,尤其台灣的選舉攸關兩岸路線與國族認同,更形複雜。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路線將成為決戰點!」這名派系領袖這麼分析。的確,放眼民進黨接班人選,論外型,童山濯濯、貌不驚人,個個都不如年逾五十的馬英九來得俊美;論身材體格,民進黨內敢穿超短小褲慢跑展露肌肉的只剩立委蔡同榮;論年齡,呂秀蓮比馬英九年長六歲、謝長廷大四歲、蘇貞昌大三歲、游錫堃大兩歲;論學歷,只有呂秀蓮副總統也出自哈佛名校;論優雅,民進黨人多數困頓出身擁有平民特質,但諷刺的是,民主政治卻常會不自覺投給具貴族優雅特質的非平民的人選;論基層經營,農漁會等地方派系多數仍在藍軍掌控的系統下,民進黨這些年來只策反了嘉義縣等派系…,從上述多項特點來看,到了二零零八年時,民進黨雖掌權八年,但比起從蔣經國時代一路被培訓的明星馬英九來說,還算是八年與五十年的執政經驗對決,贏面有限。未來,民進黨如果要贏,就必須贏在路線與團隊。
談到「路線」,在第三波民主浪潮中最令人矚目的課題,就是族群因素如何左右民主政治的發展,同樣地,族群分歧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也一直提供政治菁英難以抵抗的結構性誘因。新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大勝王金平,就是不可避免地以省籍作為族群界線的政治動員。民進黨內評估,二零零八年大選不能單純依賴族群動員,而是這些年來台灣內部自發的跨族群國族認同,雖然屆時正逢中國舉辦奧運,但透過更多國際新聞與自我認知,會有愈來愈多人從黨國教育夢魘甦醒過來。
以五月份台灣智庫民調為例,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受訪民眾達六成,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傼一成六,還有八成一認知到台灣和中國的關係是兩個主權獨立國家,認為兩岸是「一個中國」的比率僅剩百分之七點九。台灣的政治社會與媒體解禁後,這些年來大量遺忘被殖入的中國種種舊歷史,就是在建立自己的新記憶,逐漸邁向一個新的想像共同體,在適度遺忘的廢墟上建立起新的集體國族認同。
相較於民進黨清晰的兩岸國族路線,馬英九從政至今對國族認同仍採模糊不表態策略,惟有從馬英九曾發表過的期許兩岸趨同的六四紀念文得知他篤信六四必將會平反,並認為中國大陸是屬於我方領土,反對台灣人直選總統及台灣主權獨立運動,到目前為止,這個仍未表態清楚的馬英九代表的仍是保守的「中華民國正朔」。未來,馬英九可能承接連戰的聯共制台獨路線,在親中不反中國的框架中走假象的「反共路線」,假設如此,國族認同的「路線之爭」將會成為二零零八決戰重點之一。
但,立委林濁水也就此提出警訊,馬英九在國民黨初選南部小贏北部大贏,這顯示所謂馬英九跨不過濁水溪是一個迷思,他認為民進黨處理族群、省籍問題時應該更細膩小心。事實上,馬英九內部團隊早已警覺國族認同、反台獨路線將是馬英九的致命傷,參考連戰二零零四年大選時親吻土地、而且連續半年只講台語的選戰策略,馬英九的國族認同路線極可能採拿香跟著拜的策略,一路模糊到選後。
「民進黨二零零八年如果無法產生魅力型領袖,就必須打一場不同於前兩次大選的選戰。」民進黨黨內操盤人士直言,以當前布局來說,行政院長謝長廷相當擅長組織,如果現在舉行總統大選黨內初選,謝長廷勝算極大,但部份綠軍支持者因為他的和解共生策略可能略有遲疑。相較之下,蘇貞昌雖具個人魅力,但經歷太過地方性缺乏國際視野,也還沒有整套哲學論述與執政架構。呂副總統雖有國際視野與聞機要,但黨內人緣欠佳EQ被質疑,總統府秘書長游錫堃也欠缺派系奧援。此外,還有人積極勸進前主席林義雄,由林義雄搭配讓陳水扁任閣揆的組合,但林義雄早已表白要走黃樹林裡另一條路。
黨內分析,在民進黨各大領袖勢均力敵之下,二零零八年民進黨可望採「派系共治」模式,打一場蘇謝呂游共同團結,各自分工扮演好總統、副總統、閣揆角色的新選戰模式。
這位操盤人士分析,民進黨接班人選如果一對一站出來,可能沒有馬英九俊美,但當民進黨領袖一字排開,展現的是民進黨的國家定位、兩岸路線、執政政績,競選總部裡採「派系共治」,這將是一場台灣未來走向的路線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