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14
我恐懼故我在分類:讀書心得
◎yuyen
大年夜,當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從國外趕回台灣吃年夜飯這一剎那,電鍋裡卻只有饅頭與包子,曾志朗把包子留給老婆大人洪蘭,拿著饅頭到院子邊看公文邊吃。大年夜的這一刻,洪蘭正忙著翻譯的是麥克‧克萊頓所寫的的高科技緊張刺激小說《恐懼之邦》(State of Fear)。
花了三年的時間閱讀資料,麥克‧克萊頓用作學術論文的態度來寫小說,這本書雖是虛構小說,但註釋的內容卻是來自真的論文。相較於台灣學者常用寫小說的態度寫論文、台灣記者用寫小說的態度寫新聞,虛虛實實之間,我真分不出何者為真,何者為假?
「恐懼之邦」挑戰全球暖化的「溫室效應」論述,挑戰我心中自以為是的環保熱情。地球到底有沒有暖化的迫切危機?第295頁援引1998年10月美國國家學院彙編,其中韓森博士在1988年夏天宣布全球暖化,並預測往後十年內溫度會上升攝氏0.35,但事實上只上升了0.11度,韓森的預言失準。難道,全球暖化、溫室效應只是環保人士的一場大騙局?真的嗎?
「當然不是!」曾志朗提醒我,這終究只是小說,但「恐懼之邦」的論述卻仍時時刻刻提醒我,面對任何集體意識時要有更多的清醒與自省。
第536頁說,一個主權獨立國家要控制人民行為,使他們安分守己溫馴聽話,一個主權如果要人民開車靠右、乖乖繳稅,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人民「恐懼」。
所以,西方國家長達五十年的時間讓人民活在恐懼中,恐懼核子戰爭、共產主義、鐵幕、邪惡帝國。而,共產主義國家也是在做同樣的事。但,突然之間,1989年秋天冷戰結束之後,柏林圍牆倒下創造了「恐懼的真空」,這個真空則是由繼之而來的「環境危機」所填補。
1960年代艾森豪總統警告美國人要小心國家被一個軍隊、工業複合體所統治。但事實上,過去十餘年來,人類是否早己被新的複合體所控制,它比以前那個工業複合體更強更有滲透力,也就是「政治-法律-媒體」的複合體,這個複合體致力於引導人民的恐懼,藉口要提升大家的安全,但這只是為了恐懼統治。
相較於「恐懼之邦」,台灣的政治、法律與媒體的力量遠較小說中大得多,我們正如書中所述,這個複合體互相為用專門來恐嚇人民。媒體自比烏鴉不報喜,但我正也是增加人民恐懼的共犯結構!
七月份「科學人」月刊正巧「肥胖」為主題,質疑減肥健身業者結合科學家誇大肥胖的害處,讓人類花太多時間處理肥胖問題,卻可能根本無益於健康,台灣人何只落入恐懼「肥胖」之中!市面女性成衣幾乎是「少女尺寸」,逼使成年女性買不到衣服,我們恐懼肥胖、恐懼變老、恐懼資訊落後、恐懼基因食品與物價高漲、恐懼水果銷中、恐懼馬英九、恐懼老共,也恐懼自己不知道最新的流行歌曲、最新的餐廳,恐懼處於「恐懼之島」此刻窗外的寂寥。
我恐懼故我在!第227頁說,美國人曾長期討論「非洲殺人蜂」將為害美國,但,當殺人蜂蔓延美國之後,其實也沒發生什麼問題;二千年各國預言千禧蟲是大災難,但最後也不了了之。
當人類面對未知時,預言或警告多是危言聳聽!去年才在學校學到「風險傳播學」,但這風險的評估與判斷是否與我心中的恐懼成正比。三百年前英國蒙田說的:「沒有什麼東西,能比『無知』帶來更大的信心」,如果對事情的了解愈少,信心愈堅定。那麼,是否不知道比知道還要來的好呢?
DDT是否該禁用?第573頁中麥克.克萊頓認為DDT是殺死蚊子最好的東西,禁用之後每年有兩百萬人死於瘧疾,多數是兒童,這些死亡本來是不必發生的,禁用DDT共造成五千萬人枉死,死亡人數超越希特勒,但環保運動卻一直在推動這個。如果環保只是一個恐懼者的預言,什麼才是我們該恐懼的?
閱讀這本書的同時,八大工業國高峰會正巧於2005年7月6日在蘇格蘭談到氣候變遷與地球化化問題,相對於恐懼之邦這本書,「法新社」來自蘇格蘭的報導真像是一篇小說,這篇法新社這麼說:「科學家擔心人為全球暖化,人類將數十億年來埋藏在地底下、含碳量豐富的礦石提煉出來並燃燒使用,每年排放出數十億公噸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將太陽的熱能包覆在大氣層中,讓熱量無法散逸至外太空。」
此刻,聯合國氣候暖化專責機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認為,人為造成暖化的證據已相當明顯。今年十一月各國將在加拿大蒙特婁開會,討論2012年議定書期限屆滿後的後續發展。此刻,我一手是法新社報導,一手是環保小說,我真要陷入混亂,什麼才是對的?
沒有真理,只有懷疑。大年夜裡,伏案翻譯吃包子的洪蘭說,他與坐在院子啃饅頭批公文的曾志朗婚後三十五年,兩人的關係已如印地安人與大自然般和平共存,誰是那個印地安人而誰是大自然呢?
閱讀這本「恐懼之邦」,我在麥克‧克萊頓的文字中檢視自己的恐懼與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