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12
元宵節的音樂
◎yuyen
音樂一:送給姚嘉文院長這一首胡德夫的「美麗島」四分十六秒。這首歌當年被國民黨當局視為「具有台獨傾向」下令禁唱,但反而傳唱至今。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咱大漢的美麗島 親像老母溫暖疼惜
歷代的祖先注目在看 看咱怎樣續接裀腳步
祖先一代閣一代在吩咐 毋通袂記 毋通袂記
祖先一代閣一代在吩咐 殷勤開墾 殷勤打拼
海水清清的太平洋 圍著這苦難的美麗島
音樂二:顏信星牧師的詩,「我有一個夢」共四分廿一秒。
我有一個夢
有一日,欲用父母生我的此雙腳,行遍台灣。
去看蕃薯按怎在生湠,
去聽蕃薯落土的心聲。
有偌多的代誌咱應該著知,猶未知。
有偌多的故事咱應該著講,猶未講。
無搕著土的身軀,哪鼻會著含血的歷史,
無耕耘過的心田,哪寫會出動人的詩篇。
我有一個夢,
有一日,欲用父母生我的此雙腳,行遍台灣,
去看蕃薯按怎在生湠,
去聽蕃薯落土的心聲。
《 顏信星台語文學選 》,顏信星/著,(台南:真平企業有限公司,
2002年7月,Page 50.51)
顏信星牧師,畢業於台南神學院,三十八歲以前,經常作曲寫詩散文,一九七八年,他到歐洲參加一項國際會議,當全團訪問丹麥途中,原籍挪威的葉德華牧師當響導,要大家唱一首自己國家民謠。本來擅唱的顏牧師竟想不起任何一首台灣民謠。絞盡腦汁,好不容易想起一首『望你早歸』當他唱完時,竟然發現年長的葉牧師淚流滿面。原來葉牧師曾驚在台灣山地教會十五年,這首台灣民謠,深深勾起他對台灣的重重思念。
這首詩的名字讓我想起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美國黑人金恩博士在林肯紀念碑前發表「我有一個夢」的精彩演講。『我有一個夢,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起來,活出這個真理——「我們相信人類在受造之下是平等的,這是顯而易見的真理。」
……
……
我有一個夢。有一天,再沒有人以膚色來評價我的孩子,而單單看重品格內涵,因為他們將活在一個平等的國家,在沒有種族歧視。
台灣人應該有個台灣版的「我有一個夢」:
音樂三:王昭華的台語歌「淡水暮色」
我/嘛咧找/找/阿媽時代的淡水/彼個美麗的岸/彼條清氣的淡水河/彼條會當散步的老街/欲佗位找……」彼時,詩意與靈光漸漸消失的淡水,有個屏東囝仔正在悠悠蕩蕩的尋找,她的淡水。
音樂四:德弗札克的美國。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一把大提琴,三把小提琴,不會流於多愁善感,但有發展,昂揚的樂音。
1892年至1895年,德弗札克任紐約民族音樂學院院長。在美國執教的日子他生命中重要的經歷,讓他有機會領略到美國黑人音樂和印地安人音樂,交響曲《新世界》與《F大調弦樂四重奏》中可以聽到這些聲音。德弗札克發覺到美國學院的作品多是歐洲曲風的延續。於是他將黑人靈歌與印地安民謠的音樂風格作為主要素材,創作了「新世界交響曲」。也因為德弗札克極力反對國民樂派改編民謠為己用的手法,因而,在這首曲子當中,嗅到美國民謠味道,但每一個音符都是原創。德弗札克待在一個波西米亞人匯集的美國小鎮中,這樣的情狀,使德弗札克不由得產生了濃濃的思鄉情愫,隨而加上了諸多波西米亞民謠的元素。
婆娑無邊的太平洋 懷抱著自由的土地
咱大漢的美麗島 親像老母溫暖疼惜
歷代的祖先注目在看 看咱怎樣續接裀腳步
祖先一代閣一代在吩咐 毋通袂記 毋通袂記
祖先一代閣一代在吩咐 殷勤開墾 殷勤打拼
海水清清的太平洋 圍著這苦難的美麗島
音樂二:顏信星牧師的詩,「我有一個夢」共四分廿一秒。
我有一個夢
有一日,欲用父母生我的此雙腳,行遍台灣。
去看蕃薯按怎在生湠,
去聽蕃薯落土的心聲。
有偌多的代誌咱應該著知,猶未知。
有偌多的故事咱應該著講,猶未講。
無搕著土的身軀,哪鼻會著含血的歷史,
無耕耘過的心田,哪寫會出動人的詩篇。
我有一個夢,
有一日,欲用父母生我的此雙腳,行遍台灣,
去看蕃薯按怎在生湠,
去聽蕃薯落土的心聲。
《 顏信星台語文學選 》,顏信星/著,(台南:真平企業有限公司,
2002年7月,Page 50.51)
顏信星牧師,畢業於台南神學院,三十八歲以前,經常作曲寫詩散文,一九七八年,他到歐洲參加一項國際會議,當全團訪問丹麥途中,原籍挪威的葉德華牧師當響導,要大家唱一首自己國家民謠。本來擅唱的顏牧師竟想不起任何一首台灣民謠。絞盡腦汁,好不容易想起一首『望你早歸』當他唱完時,竟然發現年長的葉牧師淚流滿面。原來葉牧師曾驚在台灣山地教會十五年,這首台灣民謠,深深勾起他對台灣的重重思念。
這首詩的名字讓我想起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美國黑人金恩博士在林肯紀念碑前發表「我有一個夢」的精彩演講。『我有一個夢,有一天這個國家會站起來,活出這個真理——「我們相信人類在受造之下是平等的,這是顯而易見的真理。」
……
……
我有一個夢。有一天,再沒有人以膚色來評價我的孩子,而單單看重品格內涵,因為他們將活在一個平等的國家,在沒有種族歧視。
台灣人應該有個台灣版的「我有一個夢」:
音樂三:王昭華的台語歌「淡水暮色」
我/嘛咧找/找/阿媽時代的淡水/彼個美麗的岸/彼條清氣的淡水河/彼條會當散步的老街/欲佗位找……」彼時,詩意與靈光漸漸消失的淡水,有個屏東囝仔正在悠悠蕩蕩的尋找,她的淡水。
音樂四:德弗札克的美國。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一把大提琴,三把小提琴,不會流於多愁善感,但有發展,昂揚的樂音。
1892年至1895年,德弗札克任紐約民族音樂學院院長。在美國執教的日子他生命中重要的經歷,讓他有機會領略到美國黑人音樂和印地安人音樂,交響曲《新世界》與《F大調弦樂四重奏》中可以聽到這些聲音。德弗札克發覺到美國學院的作品多是歐洲曲風的延續。於是他將黑人靈歌與印地安民謠的音樂風格作為主要素材,創作了「新世界交響曲」。也因為德弗札克極力反對國民樂派改編民謠為己用的手法,因而,在這首曲子當中,嗅到美國民謠味道,但每一個音符都是原創。德弗札克待在一個波西米亞人匯集的美國小鎮中,這樣的情狀,使德弗札克不由得產生了濃濃的思鄉情愫,隨而加上了諸多波西米亞民謠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