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05

藝伎回憶錄

分類:音樂人生
◎yuyen

一.比較藝伎回憶錄,馬友友與帕爾曼和john Willams的第三首going to school與1987末代皇帝的主題曲,超像。
二.李敏勇的詩:暗房
三.周杰倫的霍霍霍霍霍霍霍元甲
四.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

一.五座奧斯卡肯定的約翰威廉斯與大提琴家馬友友與小提琴家帕爾曼,帕爾曼曾經在九三年為威廉斯榮獲奧斯卡肯定的作品《辛德勒的名單》中用琴聲燃燒猶太民族的歷史悲情,馬友友則是在一九九七年在威廉斯榮獲金球獎提名作品《火線大逃亡》中用琴聲頌揚一段動人的情誼,帕爾曼與馬友友兩人先後發行過演繹威廉斯電影音樂作品的專輯。

約翰威廉斯在《藝伎回憶錄》的配樂融合東西方樂器,加入三味線、日本古琴、尺八和太鼓等傳統日本樂器。四樣樂器表現出悲傷、惆悵縈繞,無語問蒼天的藝伎人生.

而當年紅極一時的[ 末代皇帝 / The Last Emperor ] 是一部跨國合作的電影鉅作,電影音樂的製作同樣也統合了東西方來自中,美,日,英等各國音樂人才聯手打造,由 [ 版本龍一 ],[ David Byrne ] 以及 [ 蘇聰 ] 作曲,分別在東京,紐約與倫敦完成錄製,並由大家十分熟悉的 [ Hans Zimmer ] 等人,為唱片的發行做最後的整合與編輯,可以說是電影音樂中非常特別的作品。[ 版本龍一 ] 的作品比較接近西方交響樂的質感,但在 [ 蘇聰 ] 以精湛的琵琶編曲加以潤色之下,十分成功的散發出中國音樂的神韻,使得 [ 版本龍一 ] 的音樂不僅具有西方交響曲的美感,同時也流露出東方音樂獨有的韻味。[ David Byrne] 的 [ 末代皇帝 ] 序曲,算是本片配樂最為觀眾所熟悉的,聽起來像揚琴的電子音樂,特別有一股搖曳生姿的東方風情,做為一首揭開序幕的開場曲,的確有一股特別的情懷與魅力,典雅幽遠的韻味中,帶著一種由西方眼光看待中國文化時,特有的想像力與神祕感。

小提琴家帕爾曼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同時,整個世界也看到了,納粹對於猶太人大屠殺的野蠻的面目。就在這一年裡,帕爾曼出生在巴勒斯坦的特拉維夫(Tel Aviv),他的父母親是從波蘭來的移民,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而逃到以色列的猶太人。帕爾曼能在以色列出生,對於他的祖先來說,是一件非常驕傲的事。帕爾曼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聽小提琴家海飛茲的演奏。不過,有一次,他在自己的玩具小提琴上,學海飛茲拉琴的樣子,可是因為怎麼學也學不會,結果就不耐煩地把小提琴扔掉了!四歲的時候,他得了「脊髓灰白質炎」,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小兒麻痺症」,而在那個年代裡,根本還沒有所謂的沙克或是沙賓疫苗,所以,只能坐視病情惡化,最後造成了帕爾曼終身癱瘓的命運。帕爾曼得了小兒麻痺症一年以後,又要求父母親為他買一把小提琴,從那時候開始,他就立志要像小提琴大師海飛茲那樣演奏小提琴。後來,他真的做到了。小提琴家史坦曾經讚賞他的演奏,非常精確和熟練,令人難以置信!

二.李敏勇的詩:暗房,一種描述戒嚴時代的光,又是我的懷舊…
這世界
害怕明亮的思想
所有的叫喊
都被堵塞出口
真理
以相反的形式存在著
只要一點光滲透進來
一切都會破壞

戒嚴時代雖然密不透光,但最後仍會被崩解破壞
那麼
…現在呢?

三. 雖然霍元甲的導演說他聽不懂周杰倫唱的霍霍霍霍霍霍霍…,但周董不愧為當代流行音樂天才。電影裡那個一心以打拳練氣,要打敗所有看不起他的人,要成為津門第一的霍元甲,霍母對他說道『以力服人又如何?讓人尊敬才有意義。』 這是最核心的價值,這句話是說給所有中國民族主義者聽的。也是說給我們台灣民族主義者聽的。李小龍的精武門,也是強調民初中國人面對外來侵略時,以暴制暴以無武藝來打擊羞辱與壓迫。

但如同史明在他的《不要怕台灣民族主義》一文中所說的,台灣民族主義必須有意識與行動。防衛性「台灣民族主義意識」,和三百萬中國人及其後裔的「中華民族意識」應和平共處。回顧過去,鑑於國民黨於一九二七年以降的清共手段之酷厲,以及共產黨在當權後,對於與國民黨有關係者幾近滅族式的殺戮,相信即使是最思鄉的中國人,也幾乎不會再幻想中國是天堂似的樂土。台灣,畢竟才真正是我們的共同家鄉。

四. 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加農巨炮,鐘聲是百年教堂鐘樓。「一八一二序曲」,氣勢磅薄,描述的是:西元一八一二年法國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攻打莫斯科,俄軍採用焦土政策誘敵深入境內,再利用俄國冬季嚴寒的優勢,使得法軍飢寒交迫、狼狽而逃;成為戰爭史上一個以寡敵眾的奇蹟,其中有加農砲與銅管再加上急速的弦樂下行。這是柴可夫斯基做為「國民樂派」國族精神的音樂。

柴可夫斯雖然厭惡沙皇要他做一八一二序曲,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聽這首曲子時,上揚的版本砲聲很強,要小心不要把喇叭震壞了。

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天賦很早就顯現,可是他的父母親卻將他送進彼得堡的法律學校,他在這個學校過了九年,1862年,柴可夫斯基十九歲時,開始在司法部任職,當一個小官吏。不久聖彼得堡音樂院開辦,他跟隨音樂院院長安東.魯賓斯坦學習音樂。在音樂院學習了三年之後,恰巧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在莫斯科創辦了莫斯科音樂院,他移居莫斯科,擔任莫斯科音樂院的教授。柴科夫斯基的死因一直撲朔迷離,早期有人說他是喝下了一杯生水,染上霍亂而死,但現在可推斷於他是自殺,1893年死於聖彼得堡。

http://yuyenjean.blogspot.com/2006/02/blog-post_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