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即改變世界分類:讀書心得
◎yuyen
《開始》(Macroshift: Navig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to A Sustainable World)導讀
一.如果你是鄂文.拉胥羅…
如果你九歲時是全球認定的音樂神童,你是要致力於音樂創件表演,或是如鄂文.拉胥羅(Ervin Laszlo)一樣,成立「布達佩斯俱樂部」,推動人類們共同來改變全世界?
鄂文.拉胥羅是哲學家兼未來學專家,他的興趣集中在科學和哲學長年的大問題上,1963年推出第一本書《實質社會:本體重建》,1987年推出《演化:大合成》等書。1993年創立「布達佩斯俱樂部」,致力開發新思惟和新倫理,以面對社會、經濟、政治和生態挑戰。
布達佩斯俱樂部的成員有:達賴喇嘛、戈巴契夫,東歐大師級電影導演楊秋(Miklos Jancso),,前衛搖滾樂手蓋伯瑞爾(Peter Gabriel),哲學家劉述先等人,是一個努力要讓人類邁向一個具供養能力的世界(a sustainable world)的國際組織。
二.大變動裡,讓我們展開有意識的演化
本書軸心圍繞在近年來的熱門議題,強調「有意識的演化」(Conscious Evolution),主張在這個「大變動」的關鍵期裡,最迫切需要的是新思維和新行為方式,我們需要新的價值觀,以符合現代的信念、更深刻的個人與職業責任感,由下而上來引導世界的大變動。
本書認為當代因為科技文明高度發展,人類過分貪婪濫用地球資源,使得地球現有生態物種趨於毀滅,地球將面臨全球性大危機。也就是大變動(即英文書名中的macroshift)。
鄂文.拉胥羅分析有四大階段。前三階段是:啟動階段(硬體科技的發明),轉型階段(因硬體科技發明而帶來的社會進步及轉型),關鍵(或是混沌)階段(社會高度發展而帶來的類失序狀態);第四階段分兩種可能:瓦解階段或突破階段。本書解析人類要如何在這個混沌階段的「分歧點」,遠離「瓦解」並達成「突破」,並主張未來不是要去「預測」的,而是我們應用自己的能力來「開創」。
鄂文.拉胥羅認為,我們的四周早已充滿警訊:經濟體系和國際關係的失序,經濟發展的困境,基因工程、生態環境破壞,全球財富分配的嚴重不均……全球各地巨變將改變一切,從生活方式到經濟,從生態環境到社會結構。這是科技和全球化帶來的鉅變,我們正面臨關鍵性的十字路口。我們可以選擇「命運」或「趨勢」,但我們也可以選擇「突破」,選擇站在「開始」改變這一切。
三.與多樣性共生,拋開迷思不吃肉不喝咖啡
鄂文.拉胥羅主張我們這個時代的第一要務是應拋開落伍迷思:第一迷思是大自然取用不竭、第二迷思是自然是個大機械、第三迷思是人生是為生存鬥爭、第四迷思是市場能分配利益、第五迷思是消費愈多愈出色。
而拋開迷思之後,鄂文.拉胥羅呼籲大家學習「與多樣性共生」,正視各民族、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 ,在當代多樣性中找出一致性,並以雙贏策略有效運用這些差異。
此外,鄂文.拉胥羅提出一項主張為「地球倫理」,這是指「全體人類族群共有的倫理」,地球倫理符合全球社群可以生活於尊嚴 、自由的條件 ,而不破壞彼此的生計、文化、社會和環境。也就是「以讓別人也能生活的方式來過生活」,這裡所指的「別人」不單指人類,更包括所有動植物,以及構成地球生命網的生物。
在這樣的倫理之下,本書主張吃肉的飲食習慣不健康也不道德,例如牛肉的熱量只是飼料熱量的七分之一而已,這表示飼料轉變為牛肉的過程中,牛「浪費」七分之六的地球基本生產營養值,此外,平均每隻雞用掉牠消耗飼料的三分之二卡路里值。此外,抽菸加上咖啡、茶等占全球肥沃土地極大面積,卻不是真正需要的產物,人類如果能減少紅肉、咖啡、茶、和菸草的需求,富人可更健康 窮人更有機會取得適當營養。此外,開私家車也有違地球倫理。
鄂文.拉胥羅提出的個人道德行為要求有:追求單純天然食物 、物資及生活型態,樂在自然;避免誇張的外表裝扮,應以突顯人生和文化為主;從可增加別人生福祉的機會中選擇得到滿足;注意自己的消費方式,不要妨礙到別人的生活與福祉基本需求。
鄂文.拉胥羅認為,「主權民族國家」只是一種歷史現象,是17、18世紀普及之後到20世紀又隨著二次大戰而去殖民化,但從聯合國經驗發現,雖然民族國家主導國旗、國家,但每個人可以同時效忠好幾個社群。本書建議我們同時效忠 國家、各洲、地球,發展出多重效忠 。鄂文.拉胥羅主張,把國家主權部份向下轉移給地方社群,部份上轉給國際社群的政治領袖。(註:這在當代應該困難重重吧!)
鄂文.拉胥羅在本書的第三部份提出了「從理性演化到整體演化」、「整體意識悄然崛醒」。他強調人類有改變的意願和目的,這不同於自然的改變(如生物演化,或是星球的誕生和死亡)。身為唯一可以計劃改變的生物,我們可深入探討我們自己的歷史,也能改變我們發展的主體。由人類產生的「文化演化」(cultural evolution)比起「生物演化」(biological evolution),更能影響我們的未來。
生物演化是從一個世代傳遞改變至下一個世代。文化演化可以是同一個世代,沒有遺傳相關的人們間來傳遞改變的力量。因此,文化演化的改變力量早已經超越生物演化,而且更是迅速加快中。
四.新興演化力量,「文化創造者」CCS一族愈來愈多
美國一項統計指出,出有相當數量的美國成年人(約佔26%),於過去的40年間,已經接受新的世界觀,這是與朝向可持續價值相同的觀念。稱為「文化創造者」(Cultural Creatives,CCS ),因為他們有潛力創造新的文化,這些個體具有關注環境、需要有意義的個人關係、重視精神和心理的發展、對大型機構生活不滿意,以及排拒物質主義和地位。這些人於其社區通常是活躍的,按其自有的價值,選擇其想要的工作,以及注重健康的生活。雖然這些人並沒有組織化,但研究者指出大部分的「文化創造者」並未認識到一股精神匯集的力量已經存在,這股力量代表著引爆變遷的潛力。
一項調查把美國人分成三種人,有24.5%的人口是受到傳統福音派基督教影響的「傳統份子」,平均年齡52歲,人數在減少中。另有48%的人是「現代主義者」,他們重視科技和物質上的成就,看重現實,對意識形態和社會問題關心不大,這種人多是商人,政客,軍人和企業人士,人數也在逐漸減少中。另外有23.4的人口是「文化創意者」(Cultural Creatives,CCS ),是美國的新階級。他們擁有跨現代(trans-modernist)的價值觀,對環保,新女性主義,民權,全球問題,和靈性追求有高度的興趣。這批人主導著美國的潮流,他們追求自我實現,嚮往一個不受階層控制,平等,自主的生活環境。因此,他們雖然渴望靈性的成長,卻拒絕組織性的宗教(基督教)。這批人年輕,而且數目在不斷地增長中。
鄂文.拉胥羅認為,文化創意派買的書籍雜誌較多,較常聽廣播,喜歡新聞和古典音樂節目,跟傳統派或現代派比起來較少看電視。並且是積極的藝術文化消費者,而且不會衝動購買,會購買最新的玩意和創新產品,喜歡嘗試新食品,而且比同一所得階層的人少買新房子,喜歡在家工作。CCS之間的共通脈絡是「整體主義」,顯現在他們對天然食物、整體式內在體驗及工作、娛樂、消費與內在成長間的平衡。而這種「自發性的簡樸生活」型態已擴展到歐、澳和加拿大,是未來的生活趨勢。
五.只要改變自己,就能改變世界
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說:「不要懷疑一小群人改變世界的力量,捨此無他。」聖雄甘地更堅持:「想要世界改變,就把自己當成這個改變」,只要你改變自己,周遭的世界就隨之改變,最後,你就改變了全世界。
果你曾有深沈打坐、禱告、瀕死經驗、太空旅行等「內在體驗」,就更能與你自己的心靈對話,並與大自然、宇宙有更全面的「整體觀」。我們可透過靈修、藝術、宗教體驗等方式進一步獲得意識進化。當人類和大自然產生共鳴,演化成「整體意識流」,人類更能擁有「全腦整體意識」。此刻,讓我們開始改變自己、改變社會、改變地球,與全宇宙的生物共生。
一.如果你是鄂文.拉胥羅…
如果你九歲時是全球認定的音樂神童,你是要致力於音樂創件表演,或是如鄂文.拉胥羅(Ervin Laszlo)一樣,成立「布達佩斯俱樂部」,推動人類們共同來改變全世界?
鄂文.拉胥羅是哲學家兼未來學專家,他的興趣集中在科學和哲學長年的大問題上,1963年推出第一本書《實質社會:本體重建》,1987年推出《演化:大合成》等書。1993年創立「布達佩斯俱樂部」,致力開發新思惟和新倫理,以面對社會、經濟、政治和生態挑戰。
布達佩斯俱樂部的成員有:達賴喇嘛、戈巴契夫,東歐大師級電影導演楊秋(Miklos Jancso),,前衛搖滾樂手蓋伯瑞爾(Peter Gabriel),哲學家劉述先等人,是一個努力要讓人類邁向一個具供養能力的世界(a sustainable world)的國際組織。
二.大變動裡,讓我們展開有意識的演化
本書軸心圍繞在近年來的熱門議題,強調「有意識的演化」(Conscious Evolution),主張在這個「大變動」的關鍵期裡,最迫切需要的是新思維和新行為方式,我們需要新的價值觀,以符合現代的信念、更深刻的個人與職業責任感,由下而上來引導世界的大變動。
本書認為當代因為科技文明高度發展,人類過分貪婪濫用地球資源,使得地球現有生態物種趨於毀滅,地球將面臨全球性大危機。也就是大變動(即英文書名中的macroshift)。
鄂文.拉胥羅分析有四大階段。前三階段是:啟動階段(硬體科技的發明),轉型階段(因硬體科技發明而帶來的社會進步及轉型),關鍵(或是混沌)階段(社會高度發展而帶來的類失序狀態);第四階段分兩種可能:瓦解階段或突破階段。本書解析人類要如何在這個混沌階段的「分歧點」,遠離「瓦解」並達成「突破」,並主張未來不是要去「預測」的,而是我們應用自己的能力來「開創」。
鄂文.拉胥羅認為,我們的四周早已充滿警訊:經濟體系和國際關係的失序,經濟發展的困境,基因工程、生態環境破壞,全球財富分配的嚴重不均……全球各地巨變將改變一切,從生活方式到經濟,從生態環境到社會結構。這是科技和全球化帶來的鉅變,我們正面臨關鍵性的十字路口。我們可以選擇「命運」或「趨勢」,但我們也可以選擇「突破」,選擇站在「開始」改變這一切。
三.與多樣性共生,拋開迷思不吃肉不喝咖啡
鄂文.拉胥羅主張我們這個時代的第一要務是應拋開落伍迷思:第一迷思是大自然取用不竭、第二迷思是自然是個大機械、第三迷思是人生是為生存鬥爭、第四迷思是市場能分配利益、第五迷思是消費愈多愈出色。
而拋開迷思之後,鄂文.拉胥羅呼籲大家學習「與多樣性共生」,正視各民族、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 ,在當代多樣性中找出一致性,並以雙贏策略有效運用這些差異。
此外,鄂文.拉胥羅提出一項主張為「地球倫理」,這是指「全體人類族群共有的倫理」,地球倫理符合全球社群可以生活於尊嚴 、自由的條件 ,而不破壞彼此的生計、文化、社會和環境。也就是「以讓別人也能生活的方式來過生活」,這裡所指的「別人」不單指人類,更包括所有動植物,以及構成地球生命網的生物。
在這樣的倫理之下,本書主張吃肉的飲食習慣不健康也不道德,例如牛肉的熱量只是飼料熱量的七分之一而已,這表示飼料轉變為牛肉的過程中,牛「浪費」七分之六的地球基本生產營養值,此外,平均每隻雞用掉牠消耗飼料的三分之二卡路里值。此外,抽菸加上咖啡、茶等占全球肥沃土地極大面積,卻不是真正需要的產物,人類如果能減少紅肉、咖啡、茶、和菸草的需求,富人可更健康 窮人更有機會取得適當營養。此外,開私家車也有違地球倫理。
鄂文.拉胥羅提出的個人道德行為要求有:追求單純天然食物 、物資及生活型態,樂在自然;避免誇張的外表裝扮,應以突顯人生和文化為主;從可增加別人生福祉的機會中選擇得到滿足;注意自己的消費方式,不要妨礙到別人的生活與福祉基本需求。
鄂文.拉胥羅認為,「主權民族國家」只是一種歷史現象,是17、18世紀普及之後到20世紀又隨著二次大戰而去殖民化,但從聯合國經驗發現,雖然民族國家主導國旗、國家,但每個人可以同時效忠好幾個社群。本書建議我們同時效忠 國家、各洲、地球,發展出多重效忠 。鄂文.拉胥羅主張,把國家主權部份向下轉移給地方社群,部份上轉給國際社群的政治領袖。(註:這在當代應該困難重重吧!)
鄂文.拉胥羅在本書的第三部份提出了「從理性演化到整體演化」、「整體意識悄然崛醒」。他強調人類有改變的意願和目的,這不同於自然的改變(如生物演化,或是星球的誕生和死亡)。身為唯一可以計劃改變的生物,我們可深入探討我們自己的歷史,也能改變我們發展的主體。由人類產生的「文化演化」(cultural evolution)比起「生物演化」(biological evolution),更能影響我們的未來。
生物演化是從一個世代傳遞改變至下一個世代。文化演化可以是同一個世代,沒有遺傳相關的人們間來傳遞改變的力量。因此,文化演化的改變力量早已經超越生物演化,而且更是迅速加快中。
四.新興演化力量,「文化創造者」CCS一族愈來愈多
美國一項統計指出,出有相當數量的美國成年人(約佔26%),於過去的40年間,已經接受新的世界觀,這是與朝向可持續價值相同的觀念。稱為「文化創造者」(Cultural Creatives,CCS ),因為他們有潛力創造新的文化,這些個體具有關注環境、需要有意義的個人關係、重視精神和心理的發展、對大型機構生活不滿意,以及排拒物質主義和地位。這些人於其社區通常是活躍的,按其自有的價值,選擇其想要的工作,以及注重健康的生活。雖然這些人並沒有組織化,但研究者指出大部分的「文化創造者」並未認識到一股精神匯集的力量已經存在,這股力量代表著引爆變遷的潛力。
一項調查把美國人分成三種人,有24.5%的人口是受到傳統福音派基督教影響的「傳統份子」,平均年齡52歲,人數在減少中。另有48%的人是「現代主義者」,他們重視科技和物質上的成就,看重現實,對意識形態和社會問題關心不大,這種人多是商人,政客,軍人和企業人士,人數也在逐漸減少中。另外有23.4的人口是「文化創意者」(Cultural Creatives,CCS ),是美國的新階級。他們擁有跨現代(trans-modernist)的價值觀,對環保,新女性主義,民權,全球問題,和靈性追求有高度的興趣。這批人主導著美國的潮流,他們追求自我實現,嚮往一個不受階層控制,平等,自主的生活環境。因此,他們雖然渴望靈性的成長,卻拒絕組織性的宗教(基督教)。這批人年輕,而且數目在不斷地增長中。
鄂文.拉胥羅認為,文化創意派買的書籍雜誌較多,較常聽廣播,喜歡新聞和古典音樂節目,跟傳統派或現代派比起來較少看電視。並且是積極的藝術文化消費者,而且不會衝動購買,會購買最新的玩意和創新產品,喜歡嘗試新食品,而且比同一所得階層的人少買新房子,喜歡在家工作。CCS之間的共通脈絡是「整體主義」,顯現在他們對天然食物、整體式內在體驗及工作、娛樂、消費與內在成長間的平衡。而這種「自發性的簡樸生活」型態已擴展到歐、澳和加拿大,是未來的生活趨勢。
五.只要改變自己,就能改變世界
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說:「不要懷疑一小群人改變世界的力量,捨此無他。」聖雄甘地更堅持:「想要世界改變,就把自己當成這個改變」,只要你改變自己,周遭的世界就隨之改變,最後,你就改變了全世界。
果你曾有深沈打坐、禱告、瀕死經驗、太空旅行等「內在體驗」,就更能與你自己的心靈對話,並與大自然、宇宙有更全面的「整體觀」。我們可透過靈修、藝術、宗教體驗等方式進一步獲得意識進化。當人類和大自然產生共鳴,演化成「整體意識流」,人類更能擁有「全腦整體意識」。此刻,讓我們開始改變自己、改變社會、改變地球,與全宇宙的生物共生。